儀器儀表需跟上優異智能裝備制造發展


與航空、軌道交通和海洋工程裝備相比,優異智能裝備制造在國務院文件中被表述的定位是基礎配套。近日,一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起草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路線圖》公布。
根據該路線圖的內容,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在十二五期間將突破九大關鍵智能基礎共性技術、推進八項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提升八類重大智能制造裝備集成創新能力和促進在國民經濟六大重點領域的示范應用推廣。
這份政府部門起草的文件與之前發布的文件的ZUI大不同之處在于徹底顛覆了以前文件中從裝備系統到工具部件的從大到小的表述方式,先前處于配套地位的傳感器、元器件、儀表儀器放在了文件行文順序的前面。
比如,在九大關鍵智能基礎共性技術中處于前三位包括高傳感靈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環境適應性的傳感技術,微內核操作系統,實現統一數據格式、統一編程環境的工程軟件平臺技術和基于海量數據的建模技術。八項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的順序也是由傳感器到控制系統和儀表再到儀器。
長期關注國內裝備制造行業的《裝備制造》執行主編邵心璞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國務院在2006年出臺振興裝備制造業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國內企業裝備制造的在重、大、長、厚方面不斷刷新world記錄,對許多行業大型設備,如大型油田裝備、大型工程機械、大型冶金裝備、大型化工裝備等,都具備相當高的制造能力,但國產優異成套專用控制系統或優化系統的制造能力幾乎為零。我國雖然已成為亞洲除日本以外ZUI大的儀器儀表生產國、在發展中國家中綜合實力ZUI強的儀器儀表生產國,但絕大部分國產儀器產品的技術水平處于國際上90年代初、中期的水平,中低檔產品品種基本齊全,能夠批量生產,且質量穩定,但在高技術含量的自動化儀表及系統、科學測試儀器、傳感器、元器件等產品的競爭上,國內儀器儀表行業基本上都處于相當被動的境地。傳感器的作用類似于人的感觀,計算機相當于人的大腦,執行器相當于人的肌體。如果人的五官出了毛病,大腦就不能得出正確的判斷,行為就會陷入盲目性,體現在裝備上就會出現性能失靈的問題。國內裝備制造業也存在如同信息產業領域缺心(芯片)、短魂(軟件)、少面子(顯示屏)式的尷尬,儀器儀表已是裝備制造業中進口較多和外貿逆差ZUI大的行業。
中科院計算機所專家提供的一份中國科學院信息領域戰略研究組《中國至2050年信息科技發展路線圖》的報告顯示,據美國的歷史經驗,基于物理學的工業軟件(phyics-basedsoftware)引發了高科技制造業產品的革命,是美國高科技制造業產品的競爭力之所在。相對于操作系統和通用軟件而言,目前我國的工業軟件技術更加落后。發展工業軟件的首要要務不是編程,而是數學建模和算法設計,構建和推廣一個工業軟件產品大約需要20人以上的跨學科團隊專注工作5-10年,才能達到成熟的生產性使用程度。
該報告還提出,工業軟件是兩化的融合劑,我國工業信息化的中短期目標是以信息化改造制造業,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從中長期發展來看,工業軟件將促進傳統工業從信息化向集成化和智能化過渡。
- 下一篇:油價上調為何幅度這么大
- 上一篇:科學儀器是**生產力
- 安全帽沖擊穿刺試驗機 2024-05-16
- 高壓蒸汽噴射試驗箱 2023-04-01
- 亞諾天下公司2023年春節放假通知 2023-01-13
- GMW14688(通用標準:耐刮擦試驗方法 2022-10-09
- 亞諾天下公司2022年國慶節放假安排的 2022-09-30
- 汽車涂鍍層檢測項目及設備介紹 2022-09-06
- 2022亞諾天下公司端午放假安排 2022-06-02
- 醫用膠帶恒溫持粘性測試儀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