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相親節目鼓勵出位表演 嘉賓挑戰底線


2010年5月22日,江蘇衛視婚戀交友 節目《非誠勿擾》錄制現場。
人民日報文化版報道相親節目亂相。(電子報截圖)
“惟收視率”誘導逐利亂象
相親 節目低俗化,當止!
編者的話
6月4日,本版以《相親 節目,誰在玩“火”》為題,重點關注了時下一些電視相親交友類 節目開辦過程中的一些不良傾向。當日“編后”中,我們提出,要警惕一些相親交友類 節目正在“成為個性張揚、搏位出名的平臺,成了各種價值觀甚至‘把無恥當可愛、把隱私當噱頭’這種低俗價值觀放大的公共空間”。近日,本報記者就這類 節目的影響程度、社會成因、時代特點等,展開更進一步的采訪調查,本版與人民網聯手推出“相親類電視 節目(網民)問卷調查”。希望通過這些調查,為讀者的正確判斷與選擇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同時,對社會轉型期間媒體如何肩負社會責任、公共權利如何捍衛、道德底線如何堅守等爭議話題,提出我們的觀點。
近來,一股“相親”熱浪在熒屏上勁刮。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浙江衛視《為愛向前沖》、東方衛視《百里挑一》……一時間,電視上的紅男綠女,大談拜金、享樂,一批“個性十足”的男女 嘉賓迅速躥紅網絡,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隨之也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國家廣電總局日前下發通知,著手治理整頓相親類 節目泛濫、造假、混淆正確價值取向等不良現象。電視相親 節目從引“火”上身,到跳進“火坑”,前后不到半年時間。
節目
鼓勵出位表演
“我們也沒想到 節目能火成這樣。”《非誠勿擾》欄目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節目ZUI初的策劃是在2009年的5、6月份,例行提交第二年的 節目形式策劃案,結果有1/3的策劃案指向了“剩男剩女”話題。
《玫瑰之約》、《相約星期六》這樣的傳統婚戀交友 節目形式并沒有成為《非誠勿擾》欄目組的選擇,“經過跟社會學者溝通以及觀摩國外的此類 節目之后,ZUI終確立了 ‘天涯社區’式的內容組織方式。”
在1月15日的**期 節目中,隨著“只提供邂逅,不包辦愛情”的口號,24位女 嘉賓、5位男 嘉賓在華麗的燈光和漂亮的音效中亮相,《非誠勿擾》正式與觀眾見面。
“到位”的思路讓這個亞黃金時段的 節目來了個開門紅,**期的收視率達到1%以上,媲美該頻道主打欄目《人間》。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3月下旬,《非誠勿擾》的收視率已經超過了穩坐了10年“綜藝大哥”位置的《快樂大本營》,坐上了娛樂 節目老大的交椅。
“在早期 節目中,他們比較注重 嘉賓的特殊性,并且希望 嘉賓在舞臺上要有表現力,上 節目放得開。”一位長期關注 節目的知情人告訴記者,“那些 嘉賓平時也都是特別能說,但有時候就是放得太開了。”記者從一份《非誠勿擾》選擇 嘉賓標準中也尋到這樣的痕跡:有特殊經歷、情感故事者可優先考慮;職業類型比較特殊者可優先考慮;特別愿意表達自己,個性特殊,表現力超強者可優先考慮。
小雪(化名)參加《非誠勿擾》的經歷也證實了這種說法。整個面試過程中,編導ZUI關注的還是她的性格特點,并希望幫她貼一個標簽,比如潑辣型,溫柔型,并要求她把這個特點無限放大,呈現一定的 節目效果。“他們希望能講、敢表達的。”小雪透露了當時面試中的一個細節。
“如果你遇到一個帶小孩有離異經歷的男 嘉賓,你會講什么?”小雪當時被編導問過一個這樣的問題。
“我們不太合適,但是希望你繼續努力,總會遇到一個好女人的。”小雪鼓勵型的回答卻得到了編導的否定。“如果這樣,我們就不需要你上臺了,能這樣講話的人有的是。”小雪在編導的提示下又繼續回答“那你還配不上我”,直到這句話出來,編導才感到滿意。此外,編導還舉了馬諾等幾個比較敢表達的女 嘉賓的例子對小雪進行啟發。
廣告
價格水漲船高
靠著馬諾、朱真芳、劉云超等一批“敢說話的人”起家,《非誠勿擾》一路高歌猛進,首復播的收視率都節節攀升, 廣告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某 廣告代理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 廣告銷售非常火爆,想在《非誠勿擾》上投放 廣告,詳情要咨詢客戶經理。
記者隨即致電該客戶經理,對方表示,現在首播時段的插播 廣告“肯定要等幾個月”,而且按照新的刊例價,“完全沒有折扣”。重播時段的插播 廣告8月比較有希望,是在目前首播刊例價的基礎上打四折。
她告訴記者,因為 節目收視率暴漲, 廣告刊例價也已上調了4次,不但首播的 廣告投放商沒有了四折的優惠,復播的刊例價也上調至跟首播一致。即使這樣,排隊商家也不在少數,“就算是上重播的 廣告,也要提前一個月預訂”。
另外,該客戶經理還告訴記者,《非誠勿擾》中的軟 廣告價位會更高,“一年的欄目冠名要1個多億,一個季度的口播要1000多萬。”
“其實 廣告收入還不是欄目經營性收入的全部,根據慣例,利用高收視率來說明自己的品牌價值得到了提升,由此一些商業性活動的收入也會提高。”某 廣告從業人員告訴記者。
嘉賓
一夜成名“捷徑”
“馬諾已經賺足了人氣,出場價也高出了好幾倍,接近二線藝人吧,我現在要幫她轉型,出唱片、排話劇,而且現在有幾家公司想簽她。”自稱是其經紀人的張爍對馬諾的迅速躥紅也很意外。
而3個月前,馬諾不過是北京一個不出名的平面模特。
這一切的改變,源于她在《非誠勿擾》里對公眾價值底線的挑戰:“寧愿在寶馬車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車上微笑”讓她成為話題人物,也給她牢牢地貼上了“拜金女”的標簽。
《非誠勿擾》之后,負面消息不斷的馬諾反而成了一些衛視的“香餑餑”,受邀上了《越跳越開心》、《周日我ZUI大》等幾檔欄目。這幾個欄目也借著馬諾的人氣,當期 節目的收視效果頗為可觀。
但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新人從出道到成名,ZUI快也要6到10年的時間。”橙天娛樂副總裁伊簡梅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新人的推廣是件耗時、費力的事情,有一個漫長的再培養和創作過程。
在張爍看來,馬諾的躥紅省去了在網站發帖制造話題的**個環節。張爍也并不諱言,事情的整個過程中有一些策劃,“有參與、有放大、必要的時候也會主動放些新聞點出來。”
“紅人不能缺少話題,說白了,我們與媒體之間也是互相利用。”張爍說馬諾紅起來之后,先是接到不少電視臺上 節目的邀請,同時商演和 廣告也紛至沓來,現在是按照接近二線藝人的標準。再接著就有演藝公司想來簽她。張爍ZUI近還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改變馬諾在公眾前的形象,幫她撕去“拜金女”這個標簽。
“一個靠非正常方式出名的新人,要想在娛樂圈里有發展,ZUI終都會走‘漂白’這條路。”某娛樂圈人士告訴記者。(記者 尹曉宇)
電視相親節目如此走過半年
面世
2009年12月24日,《我們約會吧》在湖南衛視開播。
2010年1月15日,《非誠勿擾》在江蘇衛視開播。
爭議
“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微笑。”女嘉賓馬諾因雷人言論被冠以“拜金女”、“寶馬女”的稱號。
3月底至4月,湖南衛視向廣電總局申訴《非誠勿擾》涉嫌抄襲《我們約會吧》,聲稱擁有英國節目《Take Me Out》的一家引進版權。
5月,被稱為“ZUI清純女嘉賓”的閆鳳嬌“不雅照”在網絡上陸續出現,閆鳳嬌隨后退出節目。另一位女嘉賓朱真芳因為“握一次手得給20萬”、“我沒有在他身上聞到錢的味道”等出位言論也飽受爭議。
混戰
5月16日,《非誠勿擾》以4.23%的收視率再次刷新省級衛視收視的ZUI高紀錄。據統計,《非誠勿擾》的收視率僅次于《新聞聯播》,牢牢占據衛視上星節目每周收視**的寶座。
6月初,繼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浙江衛視《為愛向前沖》、安徽衛視《緣來是你》之后,東方衛視也加入了相親交友類節目的“混戰”,開播《百里挑一》。
整頓
6月初,國家廣電總局先后下發《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規范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及《廣電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不能由演員、模特、節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賓占據熒屏;不得選擇社會形象不佳或有爭議的人物擔當主持人;不得以婚戀的名義對參與者進行羞辱或人身攻擊,甚至討論低俗涉性內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義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通知說,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要把好嘉賓關、主持人關、話題關、內容關、審查關、播出關。
江蘇衛視隨后回應,“把好話題關、嘉賓關、內容關、主持關、播出關,進一步提高節目品質。”據悉,6月26日,《非誠勿擾》將進行整改后的**次節目錄制,節目形式和主持人不會做任何改變,但審片將更為嚴格,并更換一批女嘉賓,拒絕“作秀女”。
(任姍姍、黃筱整理)
讀者紛紛來信表示
要收視率,更要社會責任
自從6月4日本版推出《相親節目,誰在玩“火”》報道以來,國內各地讀者踴躍來信,就相親節目發表看法。讀者們一致認為,近期《非誠勿擾》等真人秀類相親節目,舍棄真實,拒絕真誠,一些嘉賓的行為和言論,更是直接挑戰著社會倫理和價值底線,確有整頓的必要。同時,大家也呼吁,媒體要加強道德自律,不可為了盲目追求收視率,而放棄社會責任。
《非誠勿擾》不真誠
許多讀者都“炮轟”《非誠勿擾》等節目,刻意策劃和造假,缺少真實和真誠,忽悠公眾。
“所謂小飾店的老板、煤老板的女兒、火鍋店老板娘,不過是兼職模特、臨時演員、在校學生;所謂的婚戀交友,不過是用有彩排有設計的表演拿不知情的觀眾開涮。這不是把觀眾當猴耍嗎?也太不厚道了!”江蘇教育臺的電視人、42歲的周云龍說。
讀者黃行明曾是《非誠勿擾》的忠實觀眾,當初頗感興趣,但現在卻不再愿意看了:“太多刻意策劃的痕跡了,比如說母女同場、雙胞胎姐妹、一高一矮的‘雙嬌’等等,讓人頗不自然。某些女嘉賓的言語純屬嘩眾取寵。”
不少讀者都表示,婚戀交友、情感訪談等節目形態,應當是真人、真事、真情。如果主持人開場有明確交代,說這是演的,那也無可厚非。遺憾的是,一些電視人不僅舍棄了真實,還在拒絕真誠。他們一邊大量選用托兒,一邊對公眾宣稱是嘉賓,面對公眾的質疑,在媒體上還義正詞嚴地狡辯。
相親ZUI終變“相金”
江蘇溧陽市埭頭鎮的讀者涂俊明,今年58歲。他以《熒屏如此“相親”太不靠譜》為題,洋洋灑灑數千言,重點指出,近期的一些相親節目,不是“相親”,而是“相金”,成為“炫富”、“拜金”的大舞臺、“曝曬場”,帶來的是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的誤導。
“隨著此類相親節目拼殺升級,男女嘉賓話語也變得更大膽、更露骨、更瘋狂,有的甚至當堂吵架、譏諷、謾罵、扔鞋,溫馨相親全然成了低俗秀場。”他寫道,在對著金錢、名利“向前沖”之時,愛情、真誠、品德怎能不黯然失色?主流媒體熒屏如此惡拼,嘉賓誰說話大膽出格就讓誰上,這樣的節目究竟是審美,還是現丑?
深圳新安中學語文教師劉瓊表示,“相親節目大行其道,仿佛契合了‘剩女’時代的婚戀危機。但事實上,不少嘉賓才20歲出頭,有的還是在校學生,遠沒有到靠相親解決婚姻問題的地步。所以動機很可疑。”在她看來,一些嘉賓言行的“出位”,固然展現了婚戀觀、價值觀的多元,但我們更應看到,電視作為公共平臺,不應該放大、縱容明顯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和行為。不擇手段只求一夜成名、拜金炫富、道德觀是非感模糊等等,對社會和諧發展,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
監督自律不可缺
讀者們大多把當前熒屏相親種種怪象,歸結為“都是收視率惹的禍”。不少電視臺“開仗”于“相親”節目,爭奪惡拼收視率的“戰事”也頻頻升級。江蘇衛視與湖南衛視為相親節目誘發了版權糾紛,正是為了爭當“收視率冠軍”。
陜西安康讀者陳國琴表示,女嘉賓馬諾以“拜金女”備受觀眾指責,隨后又曝出了“艷照門”。然而,越是丑聞纏身,越是大紅大紫,這著實令人感到可悲:“這與當下一些媒體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密切相關。一些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不管不顧地利用‘艷照門’的影響力,繼續對馬諾們進行大加炒作。對于電視節目來說,收視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視了社會責任,那么,終歸走不遠。”
來自湖南理工學院的讀者司念偉建議,媒體應建立道德評價和自律機制。娛樂節目如果一味盲目迎合市場需求,終將走向死胡同。“規范、監督,是保證節目良性發展的關鍵。有關管理部門必須加強有效管理,社會各方力量也要參與監督。此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必須建立媒體的道德評價和自律機制。”他認為,必須強化對媒體和從業人員的監督檢查、獎勵懲罰,糾正低俗化傾向,維護傳媒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人民日報 呂紹剛)
- 安全帽沖擊穿刺試驗機 2024-05-16
- 高壓蒸汽噴射試驗箱 2023-04-01
- 亞諾天下公司2023年春節放假通知 2023-01-13
- GMW14688(通用標準:耐刮擦試驗方法 2022-10-09
- 亞諾天下公司2022年國慶節放假安排的 2022-09-30
- 汽車涂鍍層檢測項目及設備介紹 2022-09-06
- 2022亞諾天下公司端午放假安排 2022-06-02
- 醫用膠帶恒溫持粘性測試儀 2022-05-30